close

  新華網南京4月11日電(記者 蔣芳)記者從南京博物院獲悉,江蘇泰興一座澆漿墓內近日出土一具不腐男屍,乾癟的皮膚已成棕黑色仍略有彈性,指甲一片不少,唇邊和下頜的鬍鬚雖然變得灰黃卷曲卻沒有脫落。
  去年12月起,南博、泰州博物館和泰興博物館在黃橋鎮一處房地產工地共發掘出17座明代家族墓,均屬於當地望族何氏,其中保存最好的是兩座澆漿墓,為張氏墓和何嵩墓。由於泰州地區曾多次出土不腐古屍,考古人員決定將重達11噸的張氏墓和重達6噸的何嵩墓整體運回考古實驗室內開棺。果然,考古人員打開何嵩墓的棺槨後,又一次出現了不腐古屍。
  考古人員領隊馬永強介紹,打開棺槨時,墓主穿衣戴帽平躺在棺材里,臉部呈黑褐色,雖然脂肪肌肉都已消失,但皮膚完整,眉毛和鬍鬚都在。古屍的手部也完整呈現,就連右手小拇指的長指甲都沒有斷裂。此外,墓主身上穿的棉布做的長袍、夾襖和褲子等也韌性很好,解系扣毫無問題,就連棺槨中放的紙錢都可以整沓取出。
  據悉,江蘇泰州已出土5具不腐古屍,具有一些共同特點:首先是墓葬均是密封性極強的澆漿墓,阻止了微生物和細菌入侵併腐蝕屍體;其次是埋藏較淺且地點較高,基本不受地下水位影響;第三是棺木均為木質堅韌的柏木,棺內放置的香料,起到殺蟲、抗菌及防腐作用;第四,棺材內部空間很小,容易形成缺氧環境;第五,泰州獨特葬俗,即去世的人要在涼爽通風的祠堂里停樞數月至數年,屍體下還要墊上厚厚的棉被、草紙和燈心草,有很強的吸水、吸油功能。
(編輯:SN01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cjjykgwff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