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正確心態才能預見未來趨勢 - 節錄自遠見雜誌《Mind Set!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 》 萬事不變,變的是看事情角度用正確的「mindset」(心態)來看世界和未來。當然,心態是培養而來的,家庭、社會從小就對人產生影響,可是我要強調mindset是可以自己創造、而預見未來的。其實很多事是不變的,家庭、工作、社會、宗教信仰依然如昔,只是媒體的報導方式變了,誇大的報導讓人有事事都在改變的錯覺。不怕出錯的mindset,我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。「盡情想像,別怕出錯」,這能帶來很大的力量。「不要走太快了」,免得同一團隊的人看不到。大家在意的是眼前,和現在的關聯。假使能抱持願景,別衝得太快,領先眾人幾小步,讓別人可以跟上,這是很重要的。多數人的mindset,是經年累月形成的,不是自己創造的。視覺時代,領域經濟變成主流人們逐漸把視覺文化當成溝通工具,這不是說文字已經不重要,而是說圖像會用得比文字多全球化的時代,人們交流的次數增加了,會遇到許多種不同語言,這時就不可能都用語言溝通,使用圖像就成了事實。世界情勢正從國家型經濟,轉變為所謂的經濟領域(economic domain)我們需要新的指標重新定義世界經濟,一國的GDP已不可靠了,例如分析汽車經濟領域、或旅遊領域的定義更能反映事實。或許在未來的50年、75年或100年,會出現另一種新的革命或大突破,但是要注意,所有的革新都不會一夕之間就產生劇變。在革命的過程中,我們經歷創新,這來自於讓事物更美好,所以,今天大家都在談怎麼創新,我們也處在創新的時代。未來像拼圖,未來就在現在,你看著一片片的拼圖,覺得很新鮮,未來就像這樣找尋機會,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解決問題的作法是解決當下,這是過去式,而尋找機會的人則在改變裡面找到新的關係,迎向新的安排。我只要跟創業家談到這個概念,他們一下子就懂了。機會尋找者瞭解,只有轉變才有機會,企業家會因為社會、經濟的改變,尋找機會,而解決問題的人只關心昨日之事,著重常久以來大家想解決的問題。我認為成為機會尋找者,可以解決問題,而當個解決問題者,卻解決不了問題。當人、事、物的關係發生變化,新的局面創造出新的保濕面膜需要,就會提供新的機會。預測未來時,你要看準機會,要有行動。道理就是這麼簡單,沒準備好,最佳機會就會溜走;就算準備好,如果不即時行動,別人也會先下手為強。人們因為世界的改變感到緊張、困惑,所以,這幾年來宗教活動再次興盛。宗教給人安定的力量,在外表多變的環境下,給人方向、依靠,不致慌亂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洋專訪 - 楊瑪利(《遠見》雜誌總編輯) 問:你曾經寫過幾本關於未來趨勢的暢銷書,請問這本新書,跟以前的趨勢書籍,最大不一樣在哪裡?答:這本書最大的不同是,不是一下子就點出趨勢,而是先談面對未來的心態。因為過去多年來,很多人都在問我,到底是怎麼知道未來的,要如何才能預見未來趨勢?於是我便開始思考,寫下心得,希望與讀者分享。在本書中,我強調用正確的「mindset」(心態)來看世界和未來。當然,心態是培養而來的,家庭、社會從小就對人產生影響,可是我要強調mindset是可以自己創造、而預見未來的。其實,未來就已經在現在。例如,你看到花苞,就知道花要開了,春天的腳步即將到了。和過去比起來,現今的世界是和平的,但是如果你一直看電視,就不會有這個發現。電視會放大動亂事件,你打開電視,新聞報導24小時不停播放中東戰況,讓你覺得世界一片混亂,然而,實情卻不是如此。事實上,世上有40%的衝突隨著共產主義式微而減少,這些年來,世界變和平了,但是媒體卻變了。大家以為一切都變了,以為改變是唯一的不變,但這是不對的。其實很多事是不變的,家庭、工作、社會、宗教信仰依然如昔,只是媒體的報導方式變了,誇大的報導讓人有事事都在改變的錯覺。激烈的競爭與24小時的報導,養大了媒體追求變化的胃口,最後呈現的是雞毛蒜皮、無關痛癢的瑣事。不怕出錯,盡情想像創造可能問:你提到面對未來應有11個心態,若讓你再挑的話,你認為最重要的是哪幾個?答:哈,哈,這就像問我14個孫子,哪一個最優秀。不過,我還是可以講講哪一個對我最重要,那就是第四個定見:「盡情想像,別怕出錯」,這能帶來很大的力量。人們自以為是的mindset,其實是錯的,例如政壇人士最自面膜以為是,沒有學習動機,也就不長進了,很多人就是如此。人際關係上也能看到這一點,這是不對的。例如夫婦或工作夥伴,常為了誰對誰錯而爭吵,反而忘了為什麼起爭端,兩個人都堅持自己是對的,這樣會限制他們,無法放開胸懷,看不到別的可能。所以,不怕出錯的mindset,我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。如果我老覺得自己是對的,害怕出錯,那這本書也寫不出來了。很多學術圈的人就怕出錯,擔心被人指正,所以,他們的研究成果有限。我們仔細觀察有傑出表現的人,會發現他們不太擔心自己是錯的。另外 ,第六個定見:「不要走太快了」,免得同一團隊的人看不到。這是給領導者很好的忠告,有些領導者因為走得太前面,團隊摸不清他是否同在一條船,我常看到這種情況。如果企業推出的產品、服務,離眼前的現實太遠,人們就看不到關聯性。許多人談論未來的面貌,例如,2050年、2060年會是什麼樣子,可是,這離現在太遠了,誰會在乎呢?大家在意的是眼前,和現在的關聯。假使能抱持願景,別衝得太快,領先眾人幾小步,讓別人可以跟上,這是很重要的。問:這是你書上沒有提到的,但是我想問的是,你覺得人們最常見的錯誤mind set是什麼?答:多數人的mindset,是經年累月形成的,不是自己創造的。像我現在住在奧地利,這裡的人對即將加入歐盟的土耳其,就有成見,這是社會影響的結果。我想你們華人對日本人就有某種mindset,日本人對你們也是,這種心態是不切實際,而且沒有用。因此我們要擺脫這些成見,創造面對未來的心。視覺時代,領域經濟變成主流問:在談到未來趨勢時,你特別強調視覺化的影響,列為未來第一大趨勢,請談談為何這麼重要?答:人們逐漸把視覺文化當成溝通工具,這不是說文字已經不重要,而是說圖像會用得比文字多,在媒體競爭激烈的現在,我們需要更好的作者和編者吸引讀者。雖然看報紙的人愈來愈少,我不是說報紙將會式微,而是指人們會轉而多用圖像,尤其是全球化的時代,人們交流的次數增加了,會遇到許多種不同語言,這時就不可能都用語言溝通,使用圖像就成了事實。除了視覺化,其他幾個重要趨勢,如世界情勢正從國家型經濟,轉變為所謂的經濟領域(術後面膜economic domain),如果還停留在各國獨立的經濟,便是錯誤的觀念。例如,今天的美國、德國不是只靠自己,而是和其他地區結合。我們需要新的指標重新定義世界經濟,一國的GDP已不可靠了,例如分析汽車經濟領域、或旅遊領域的定義更能反映事實。另外,我們正處於革命的時代,從18世紀的工業革命開始,歷經19世紀末、20世紀初,至今仍沒停過,就像當時,我們還在革命,精益求精,所以,出現了汽車、飛機、電力等不可思議的發明。而在整個20世紀,也是如此,20世紀末出現的資訊、生技革命,將會更上層樓。以此來看,或許在未來的50年、75年或100年,會出現另一種新的革命或大突破,但是要注意,所有的革新都不會一夕之間就產生劇變。在革命的過程中,我們經歷創新,這來自於讓事物更美好,所以,今天大家都在談怎麼創新,我們也處在創新的時代。問:你個人是如何拼湊出未來圖像的?從20多年前每天讀報紙來分析局勢,現在媒體已經爆炸,要怎麼每天分析局勢?答:這個48小時也說不完。不過我可以強調的是,未來像拼圖,未來就在現在,你看著一片片的拼圖,覺得很新鮮,未來就像這樣,你可以拼湊看看,是否能組合起來,也許你能組合成三、四個或更多的圖案,變成新的未來圖案。假使拼不起來,就放棄吧,那不是未來,因為世界是環環相扣,相互影響的。找尋機會,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:很有趣的一點是,你在書中提到尋找機會比解決問題重要。為什麼?這兩者有何不同?答:解決問題的作法是解決當下,這是過去式,而尋找機會的人則在改變裡面找到新的關係,迎向新的安排。我只要跟創業家談到這個概念,他們一下子就懂了。你看美國政壇的希拉蕊.柯林頓就是很好的問題解決者,當柯林頓當選,她就想解決健保問題,可是,沒什麼成效,而阿諾.史瓦辛格一直想當州長,2003年,加州舉行州長罷免選舉,有158人登記參選,而阿諾打敗他們,如願選上,他是機會尋找者。 機會尋找者瞭解,只有轉變才有機會,企業家會因為社會、經濟的改變,尋找機會,而解決問題的人只關心昨日之事,著重常久以來大家想解決的問題。我認為成為機會尋找者,可以解決問題,而當個解決問題者,卻解膠原蛋白決不了問題。 當人、事、物的關係發生變化,新的局面創造出新的需要,就會提供新的機會。預測未來時,你要看準機會,要有行動。道理就是這麼簡單,沒準備好,最佳機會就會溜走;就算準備好,如果不即時行動,別人也會先下手為強。問:湯瑪士.傅里曼的《世界是平的》一書,強調世界已經變很多,但你卻說萬事都不太改變,為什麼你們的想法會差這麼多?答:我們看的是同一個世界,只是角度不同。如同一般媒體,傅里曼看的是改變,這是很自然的,變化會引起人們興趣。如果你報導美國昨天有兩萬家銀行沒有被搶劫,就不有趣了,要是有一家被搶,而且是很戲劇性,這個變化就值得報導。結果一報導後,好像每家銀行都被搶一樣。人們因為世界的改變感到緊張、困惑,所以,這幾年來宗教活動再次興盛。宗教給人安定的力量,在外表多變的環境下,給人方向、依靠,不致慌亂。問:談到未來變化,大家都說網路科技正在改變世界,例如Google就幾乎衝擊到廣告、文化、新聞出版等許多產業,你覺得它會改變世界嗎?答:目前還不知道Google是否能改變世界,不過,我們身在推陳出新的時代,充斥著網路、各種媒體,變化之多讓我想起了20世紀初的美國。當時,汽車業剛開始發展,那個榮景就像現在的網路科技,大家在想像汽車會是什麼樣子,會使用那種燃油,是什麼人才能駕駛。但是所有的改變都不會是一夕之間,都要許多年後才會產生徹底性的變革。那段時間,光是美國,就有2700家汽車公司,經過100多年慢慢演變,如今有99%不見了,現在只剩下四家,只有兩家是美國公司。所以,現在還不能預測網路或Google以後會怎麼樣改變世界,也不能預測它的未來,因為變數太多了,互相影響。在此情形下,政府不應設定太多規範,免得限制創新和發展,這是很重要的。問:至今讀者對這本書的反應如何?答:到目前為止,這本書已有36個語言出版,讀者的反應都很正面,很多人給予肯定,好多人說這本書幫助了他們的生活,讀完後還想再讀一次,這讓我挺訝異的。(黃漢華整理)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seo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cjjykgwff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